常人认为北宋周敦颐一篇《爱莲说》可谓将荷之美备述矣,然而画家们则有不同意见,审美关乎性情,不同的画家笔下的荷花则有不同的美,请欣赏齐白石的荷花图!
齐白石(1864─1957),原名纯芝,字渭青,后改名璜,字濒生,号白石、白石山翁。湖南湘潭人。近现代中国画大师,世界文化名人。早年曾为木工,后以卖画为生,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。擅画花鸟、虫鱼、山水、人物,衰年变法,笔墨雄浑滋润,色彩浓艳明快,造型简练生动,意境淳厚朴实。所作鱼虾虫蟹,天趣横生。其书工篆隶,取法秦汉碑版,行书饶古拙之趣,篆刻自成一家,亦能诗文。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。代表作有《蛙声十里出山泉》《墨虾》等。著有《白石诗草》《白石老人自述》等
荷花是齊白石經常描繪的題材之一。齐白石画的荷花常伴有蜻蜓、鸳鸯、游鱼、蝌蚪等,单纯可爱充满闲情逸趣,憨拙童趣的线条与轻灵的律动让人忘了世间百态,笔法挥洒自如,充满昂扬生机。他的荷花畫上还常常作有詠荷詩。如他的《荷塘》上作有「少時戲語總難忘,欲構涼窗坐板塘。難得那人含約笑,隔年消息听荷香」的詩句,寫出少年時的齊白石與某位佳人相約賞荷的朦朧情懷。他還寫有「一花一葉掃凡胎,拋杖拈毫畫出來。解語荷花應記得,那年生日老萍衰」的題畫
詩。荷花解語,連齊白石的生日都記得。齊白石在92歲那年畫了兩幅畫面近似的《荷花影》,像哄小孩一樣,讓弟子李苦禪、許麟廬抓鬮後各得一張。我們從中既
可看出齊白石的童心可掬,又可看出他對荷花的深愛之情。
齊白石對畫荷頗有研究。他曾寫道︰「客論畫荷花法,枝干欲直欲挺,花瓣欲緊欲密。余答曰︰‘此語譬之詩家屬對,紅必對綠,花必對草,工則工
矣,未免小家習氣。’」這是說,畫荷不要拘于窠臼、不要流于習氣。他又寫道︰「懊道人畫荷花,過于草率;八大山人亦畫此,過于太真。余能得其中否,自尚未
信。世有知者,當不以余言為自夸。識者自當竊笑也。」他評價八大山人和李畫荷或失于「執」,或失于「率」,而自謂兼得兩家所長。
《荷花蜻蜓圖》
我們現欣賞的齊白石《荷花蜻蜓圖》為紙本設色,縱39厘米,橫35厘米,上海博物館藏。此作是齊白石90歲時所作,筆墨簡約,意蘊豐厚,是
典型的「紅花墨葉」風格。畫左上繪兩片荷葉。畫家畫荷葉以石綠色敷染,摻以藤黃色及墨色,鋪毫刷筆,讓墨色在干濕、虛實、濃淡中形成自然、和諧的塊面;再
勾出葉脈紋絡,形成如蔭似蓋的綠葉。為讓綠葉有所依托,畫家飽蘸濃墨,摻以石綠色,順勢在綠葉下渲染出大片墨塊。綠葉用墨濃中有淡、實中帶虛,層次豐富,
黑色和綠色相互映照。兩葉之間,用胭脂紅涂出荷花。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,有一種「萬綠叢中一點紅」的感覺。畫家從畫右面的邊際畫出墨中帶綠的藤桿,讓其與
荷葉相抵,如撐開的綠傘。三株藤桿粗細、長短不一,彼此交叉著。畫中的荷葉以厚重的塊面繪出,塘底的漣漪以細勁的線條繪出。下半部的橫向線條起伏變化,給人一種微風吹動、水波蕩漾的感覺。
齊白石說過︰「余作畫每兼蟲鳥,則花草自然有工致氣。若畫尋常花卉,下筆多不似之似,決不能此荷花也。」觀《荷花蜻蜓圖》,振翅低飛的蜻蜓生動活
潑,粗放筆法畫成的荷葉與工細筆法畫成的草蟲形成對比。此畫用筆或重拙、或輕靈、或粗獷、或縴美,力度與情趣兼具,饒有金石之氣;墨色酣暢淋灕,紅花與墨
葉(及綠葉)相映,富有生機;荷葉團團,蜻蜓翩翩起舞;在構圖上,上部荷花實中帶虛,下部漣漪虛中有實,中間的蜻蜓連接了這兩部分。
《荷花鸳鸯图》
此幅《荷花鸳鸯图》即白石老人“红花墨叶”风格的代表。作品纵180厘米,幅宽71厘米。款识:齐黄。钤印,木居士,白石翁。纸本设色。画面以荷花、鸳鸯为题材,以红描花,以墨点叶。浓艳的红色花团、变化中的墨色荷叶和水中一对相依相伴的鸳鸯遥相呼应。整个画面布局合理,笔法简练挥洒自如。信笔所至使满幅画卷充溢着一种盎然生机。作品集中体现了白石老人创作禽鸟类作品的艺术天赋,为精益之作。
《荷花鸳鸯图》是白石老人“衰年变法”之后创作的巨幅作品。齐白石“衰年变法”后的绘画,逐渐脱离“青藤”、“八大”冷逸的一路,独创红花墨叶的双色花卉与浓淡几笔虾、蟹、草虫,达到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。在作品题材上,反“雅”为“俗”,将乡村瓜果菜蔬、蝈蝈、蝗虫乃至筢犁、锄头等等都拿来入画。表现手法继承传统绘画,吸收民间艺术的审美趣味,那些原本“粗陋”的草虫、菜蔬,在齐白石的笔下,呈现出清新疏雅、趣味盎然之格调。其红花墨叶、兼工带写的笔法,干净中透出老辣,简约中蕴含浑厚。
作品略选: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